现在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一般指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即“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环境复杂。用单位上工作人员的话说乡镇就是综合服务所,是万能的,什么都的管,“上管天文,下关地理,左管生儿育女,右管油盐酱醋。”大到道路的整修,房屋拆迁,小到夫妻吵架,邻里纠纷,都需要村委会来解决。没什么“大事”可言,但亦无“小事”,尽管在某些人看来根本不是事,对老百姓来说,件件是大事,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

  农村工作者每天忙碌于农村,问一下周围的村民:“村委会究竟都管些什么?”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有的人说村委会的工作是开会,屁大点事都要召开会议;有的人说村委会就象万能膏药,哪里有事就往哪贴。有的人说,村委会现在还好,以前就是计生服务站,晚上提着手电筒,拿着记录本,七八点来敲门登记资料。现在大家都那么忙,整天还搞什么入户调查,收入统计,总侵犯私人生活。村民的抱怨和不满我们都能够理解,因为村民接受我们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眼勤、腿勤、手勤和嘴勤,不厌其烦地向村民宣传政策法规,对村民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急村民之所急,拥有一颗奉献之心,用真情打动村民,用真心去帮助村民,增强村民认同感,营造更适宜人们居住的新农村。

  在工作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困难,需要冷静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就说农村工作中的计生工作,没有做过这项工作的人根本不会想到有那么多东西,连人家结几次婚、人流几次、、几个孩子、用何避孕措施都要问得一清二楚。有的工作人员在语气上稍微不注意,村民就会破口大骂。本来离婚就是人家很不愿提及的事,又偏要问得那么详细,连年月日都要,真的非常尴尬。尤其是每一季度的三查工作就更不好做,打电话挨家挨户的通知,才能让他们到乡镇上来三查。还有枣树管理,由于我们这边有春耕的习惯,所以秋季枣树管理让人非常头疼,没有人愿意干,所以要耐心给他们讲秋季枣树管理的好处,给他们播放关于枣树栽培的技术,让他们从根本上接受秋季枣树涂白,挖雨淋坑的好处。

  我们始终本着真诚对待每位村民,坚持以人为本,为村民服务的理念,树立村民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以强烈的责任心,尽我们所能为村民服务,希望自己的真心付出能得到村民的认可,能得到社会的肯定,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交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对内实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有中国特色、能制定标准的话语体系,“坚定四个自信”,是摆在全体共产党人面前的时代课题。

  我们从事伟大的事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再怎么说伟大都不为过。基层,初心的原始点,使命的出发点,尤其是新时代的农村,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特征新情况新问题,为具体的、实践的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践的机会。做优基层工作、做好基层干部,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领航,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最好的教材,尤其是《第三卷》,生动的展示了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以来,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时代特色和动态发展,全面总结并深刻体会其哲学、历史和逻辑思维,具有极其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示。党的领导、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一思想宝库,为伟大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标注了价值、理顺了思路、提供了方法。

  2总结驻村一年工作的几点体会

  驻村一年工作结束之际,细读深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一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触颇深。一年“蹲苗”,多方调查研究、整合信息,力求跨界融合、提高能力,深知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永远在路上”。借此机会,谈几点体会。

  一是敬畏感恩,客观理解当前农村社会生态的基本特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谆谆教诲,这强调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论问题,即要饱含深情的开展农村工作。能不能做到对群众充满感情,关键在于心存敬畏、心怀感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农业是中华文明立足之根,农村是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农民迄今为止仍是我国人数最多的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之前为工业化供给资源,到今天为城镇化补贴成本,农业为我国工业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农民和农村为我国城镇化和发展危机提供了成本最低的对冲,乡村的土地撑起了我国现代化的空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心怀感恩,心存敬畏。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后方”,乡村,需要现代化的回报、扶持与经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三农”问题随之演变,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开始的农业变为今天的农村和农民,农村社会生态随之发生质变,从之前更多的奉献变为今天更多的接受,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的市场规则主导了群众行为的选择。放宽历史的界限,这无关品质、无关人性,而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失、权责的失衡等因素导致的激励不相容现象,这推升着治理的成本,加速了乡村的衰落。《第三卷》启示我们,要理性理解、客观认识这种变化,处理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要常怀敬畏和感恩,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是实践宗旨,主动把群众路线贯彻事前、事中和事后。“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深刻要求,这强调了农村工作的方法论问题,即广泛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能不能形成工作合力,关键在于主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推进,工业化已进入后期,国家不再需要从农业汲取资源,开始工业反哺农业,向乡村大规模转移支付。农村由之前的供给资源为主,变为今天的接受转移支付为主,权责的天平从侧重强调义务,变为主要强调权利,这种不平衡,不利于群众责任和奉献意识的发挥,降低了群众对于公共事业的参与度。《第三卷》启示我们,这种形式的变化,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尊重群众的选择、主动做好基础工作,在要素流失、资源匮乏的新形势下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来。

  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尊重群众对于利益的合理诉求,“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顺应形势、更新思维,理解其行为选择,避免因思维惯性、行为误判在工作中产生情绪,甚至和群众爆发冲突。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更加重视基础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事前能经常走家串户、多到田间地头,和群众拉拉呱、聊聊天,倾听群众心声,确保群众知情权,找到彼此之间的利益交集,“鼓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事中能完善制度和机制,动员群众参与决策、共同作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成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事后能公开透明,“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如此激励相容,才能共生共赢。这种基础工作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主动作为的,这是工作的内容,而不是前提。

  三是久久为功,从供给侧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是《第三卷》中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脱贫攻坚的科学指示,从方法论的角度强调了农村工作的长期性,即开展农村工作要立足供给侧,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三农”问题的关键已由农业转向农村和农民,乡村工作的目标已由单纯的农业增收、税收上缴转为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矛盾的主要方面已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系统集成、流程再造,因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需要从供给侧构建长效机制。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党建是关键,市场是途径,政府是保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选择好、发展好合适的产业,党员干部应增强市场经济思维,借助市场机制扩大可支配资源,引导乡村振兴“由单纯的输血到造血”,实现工作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其次,“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乡村能人作用,确保行政链条畅通,促进政策的守正与出新,形成各方面工作合力,以实现“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众倾斜”。再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方面的积极性”,不论制定政策、督查考核,还是分析问题、实际执行,都要尊重市场规则。最后,引导党员干部应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踏踏实实的落实好各项政策,实实在在的靶向治疗各种问题,确保政策能落地、不走样、不烂尾,同时,创造性运用现代治理技术,最大程度促进技术正向赋能基层治理,而不是加剧形式主义。

  3结语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话犹在耳,振聋发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仅是一部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巨著,更是一部教育、指引广大干部群众的战略图和工具书。细读深研、躬身实践,备受启发!

  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利于增强我国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弹性,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心存敬畏、心怀感恩,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状态,饱含感情投入工作,主动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将群众路线贯穿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从供给侧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让我们学思践悟、只争朝夕,“强读强记,常学常新”,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启示中,涵养初心、明确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

  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根据公司安排部署,我作为公司第一批下基层活动的一员,从6月1日开始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基层工作。通过为期六天的基层工作,我感受颇深,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机关人员我们该干些什么,从中领悟到什么,今后工作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端正态度,做到“身心俱入”。与基层同事在一起,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如果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与人沟通时就会处于一个不受欢迎的位置。下基层就是要端正态度,摆正心态,做到既“身入”更“心入”,坚持真下、真问、真学。下基层既要“下得去”,还要“上得来”。

  二是带着使命感,真心下基层。机关人员下基层是给基层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下基层能否受到基层欢迎和良好口碑的问题,通过这次的锻炼让我感受到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现有的工作岗位,并且要以基层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钉钉子精神,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三是为借鉴学习找典型,用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就基层清洁工作而言,看似简单、重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实则不然。一名优秀的清洁人员,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高效的完成工作。合理的安排时间,具体到什么时间清扫什么地方,怎样做到又快又好都需要仔细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这次的基层工作时间虽短,但感受深刻。让我懂得了基层工作的艰辛,感谢同事们的帮助,让我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全力以赴。

【基层干部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材料2021

2、建党100周年到基层一线讲党课工作通知

3、2021年基层减负工作安排部署

4、基层党组织教育整顿专题组织生活会

5、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6、基层党建工作汇报

7、当前基层监督执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8、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9、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发言材料

10、基层干部现实表现材料

11、党课讲稿: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12、基层干部学习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