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祝福语 > 教师节 > 优质课比赛比什么_青年优质课比赛

优质课比赛比什么_青年优质课比赛点评

  在新课程条件下,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可以从理念层面、操作层面、策略层面三个层面加以判断,也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察。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青年优质课比赛点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年优质课比赛点评

  2009年南康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点评

  本次我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通过片区预赛,共推出11名选手参加全市的竞赛。经过一天半的角逐,已落下帷幕,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每位评委及参与听课者充分领略了我市青年课堂教学焕发的生命活力。本次参赛教师整体水平较高,无论从课件的制作、新课的设计、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受到评委及参与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受教研室黄主任的委托,再根据各位评委老师的意见,点评本次优质课竞赛,说的不好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好的方面有:

  1、本次比赛的年轻教师,课前都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他们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如 黄松林老师的教具准备、实验设计,肖孔荣、任善龙老师的活动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使整个教学设计充满新鲜活力。

  2.教学设计新颖,自然流畅、实用,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申春燕和周桥娣教师。

  3、课件制作方面,对比度较好、交互性强、动画效果好。

  4、 年轻教师授课时,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①能够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申春燕老师用启发式教学,将重点、难点进行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突破,收到很好的效。又如:肖孔荣、任善龙、周桥娣老师运用集体教学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组织教学。

  ②教师们,教态既活泼又沉稳,具有亲和力。大部分课堂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彰显,教师们都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如申春燕。

  ③教师们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本次竞赛克服了以往多媒体只是代替黑板功能、而没有真正起到其辅助作用的弊端,真正体现了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提升课堂效果,如肖孔荣、王斯清、卢甫龙。

  ④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目标的实现,注重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⑤例题、习题的选择层次性强,有梯度,能一图多用,一题多变,较好地检测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肖孔荣的整节课的设计。

  ⑥上课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如吴梅艳、钟春东、黄玉清、涂修树等教师。⑦师生的双边活动较好,如王斯清、周桥娣等。

  二、不足之处:

  1、多媒体重在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丢弃。比如说:板书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教学时几乎没有任何板书。

  2、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认为学生参与面不够,教师不能只关注少数学生,应关注好每个学生的情感需要,更不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一讲到底。

  3、应扎实教学基本功。注意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把握,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对教材的钻研还应加强。

  4、教师只关注课前预设,对课堂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5、全面地驾驭课堂能力不够,有些课学生参与面过小,学生置身课外,课堂纪律就不好,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偶然问题,缺乏应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6、数学优质课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如课件中作图的辅助线画成实线,画图时由两端向中央画线。

  7、课件制作不够细腻,如图形不准确。

  8、课题内容设置的创意性不够,大部分教师只知道下载后拼凑。

  三、几点建议:

  1、应建立在对教科书内容的把握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上,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发展无疑是第一位的,再好的设计,如果不能适应学生,那也是失败的。

  2、课件的制作应美观、科学、实用。应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其辅助功能,常规教学须落到实处。

  3、探究性教学及合作学习过程,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帮助者、组织者教师,要做好引导、点拔,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能面面俱到。

  4、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每一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位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的成长提升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5、从上课的几个环节看:①引入新颖,自然,关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时间5分钟内;②新课的探究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先探究,教师要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及时提示,同时要善于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参与其中,时间为10分钟左右;③归纳性质、定理时只要学生抓住了主要要点即可,不要求死记硬背,更不要求还没讲就要求能完整地说出来,时间在3分钟左右;④例题的讲解(即性质的应用),首先例题要精选,宁精而不求多,其次是善于挖掘例题的潜在功能,注意一题多变,使学生注意问题的实质,10分钟左右;⑤课堂练习,不宜过多,而应回归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再拓展,尽量有梯度,做到讲练结合(从学生的注意力讲),15分钟左右;⑥小结要形式多样,2分钟左右。

  总之,我们在上课的各个方面、课件、要讲究有效性,实效性,其次是做到学生会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懂的也尽量少讲。

  谢谢大家。

  四川省第六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点评发言

  各位参赛选手、各位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受组委会的委托,我代表评委对这次优质课大赛作一点评。

  有必要先申明两点:①时间关系,不可能全面点评,只能是挂一漏万。但,我相信能抛砖引玉。②本点评跟最后的获奖名次没有必然联系。

  这次大赛,给评委们的总体印象可用六个字概括:水平高、理念新。水平高,是说2l节课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达到了省级参赛水平,每一节课的平均分数都在75分以上,21位选手老师,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综合素质都不错;理念新,是说每一节课都最大努力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法打头阵,是这次赛课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亮点!如果说新课程标准是母亲,那么这21节课就是母亲分娩的21个孩子!尽管每一个孩都带着哭声,但这哭声绝不同于成人更区别于老人,这哭声,是孩子给世界的宣言,充满生命的力量,无限美好。

  21个孩子个个都可爱,但各自的可爱程度则是不相同的,每一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则是不相同的。

  评委们认为:真孩子可爱,假孩子不可爱。毫无疑问,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首选最好方法,问题是,老师们的教学是真探究还是假探究?成都精诚中学曾老师的那节课就是真探究、是真孩子。她的学生猜想电阻可能跟颜色有关、跟密度有关、跟质量有关……学生实验时,桌上摆了很多电阻丝由学生选择,大大减少了老师或先前的暗示程度。更精彩的是学生用眼镜架、硬币做实验,让人感到真实可信。王静老师的那个“孩子”很玩皮,所测水的沸点,有的是100℃、有的是98℃、有的是96℃,多真实!是真探究!

  以下情况就是假探究。①问题的本身不值得探究。例如.“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不能够成探究的内容;②看着教材上已有的结论说出或老师强烈且唯一的暗示不是真探究。例.如光的反射中“三线共面”,有些老师在演示和让学生实验时自始至终都是在一个平面内完成的,而最后又说是学生探究的,假!再比如,制作滑动变阻器,有老师就准备了一个圆筒、两个支架、一根导线,让学生自制一个变阻器,那教材上有图,正常智力学生都会绕一个出来,老师评价说“学生很了不起”,假!再如,学生猜想导线电阻跟什么有关?学生照着书上黑体字说出,假!可能老师会说我们没有办法(教材都写了)。

  我说:有!(1)不要预习;(2)上课时把书合上。③大家都重视猜想很好,但能提出猜想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面镜成像中,由学生提出“我想探究什么问题”更有意义,遗憾的是几乎全是由老师们提出来的。

  评委们认为:衣着华丽而得体的孩子可爱,衣着华丽而不得体的孩子不可爱。物理教学是孩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仅是孩子的衣饰。用得恰当,的确可以增辉不少。这次的21堂课都用了多媒体,都或多或少的为课堂增了辉添了彩,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美感性发挥了作用。最典型的是,很多老师都把学生实验报告单和电流表拿到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出来,效果非常好、无可替代!黄欧老师在课尾展示的倒影风光,非常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很多老师将其电路图以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非常清晰而节约时间。

  但,我们要把握住的是,多媒体仅仅是孩子的衣饰,物理教学本身才是孩子的肉体,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无论多么精美的课件演示,如果没有物理教学本身作依托,不过是衣着华丽的布娃娃或塑料娃娃。最集中的问题是,有老师用课件摸拟取代真实的实验,说小一点是欺骗学生,说大一点是误人子弟!学生会认为物理规律就是电脑制作出来的!2l节课中,今天上午第二节课达到了极致,课件不能说不美,但居然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就是以电脑模拟为准,这是不行的!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学生用铅笔做实验,本来很好,反而硬要弄一个课件来演示另外的情况,实在是画蛇添足,至少也可以说是浪费时间。

  多媒体应用,我们强调三性:科学性、必要性、美感性。前后两性清楚,我仅说一下必要性:必要性就采取反推的办法加以检验。“非我莫属”、“舍我其谁”就是必要性。

  评委们认为:足踏大地的孩子可爱,天马行空的孩子不可爱。改革是毫无疑问要进行的,但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更不能在改革中把传统中好的东西丢掉。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知识之上,课程的整合要发源于各自学科之本身。

  一堂好的课是有一个底线的,那就是围绕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好课必须在这个基础之上来发展、发展的越高就越好,反之,则是不好的课。

  说到传统.首先是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实验技巧、组织能力等等,有的老师用练习来代替板书或用几组竞赛的分数记录来代替板书等是不可取的。

  说到传统,核心是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比如说变阻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即接线法)肯定是其重点,而结构不可能是重点,如何制作一个好的变阻器也不可能是重点。在平面镜成像中,成像规律和原理是并重的重点,后者也是难点,但有老师省略了成像原理而不讲,这是不恰当的。

  说到传统,必然要涉及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须知,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反作用于知识。21堂课中,有二位老师采用“抢答”方式作为一堂课的主线,评委们并不认可。道理很简单,教学不是竞赛(我们不否认可引入竞争机制),竞赛的主要功能是检测,而你新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学生什么都不知道,就是等你老师来教,就是要他们去探究,如果他们都懂了,在规定时间内能很好完成,还要学什么?今天有一节课就较典型,规定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实验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活动中学习全方位评价是新课程理念)。

  评委们认为:思维活跃,具有发散性、创新性的孩子可爱,思维定势而陈旧的孩子不可爱。成都曾老师那个“孩子”,用硬币和眼镜支架做实验是一个创新,最后给出各种导线的电学性和价格等,由学生选择,就是发散。东辰鲜老师那个“孩子”、用多种方法显示光的路径就是创新。今天第二节课学生用铅笔芯做实验就是创新,郫县王老师的“孩子”测水的沸点差异很大,老师没有向学生说明原因,而是由学生发现温度不准确或其它原因造成就是创新,就是发散,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非常好。

  但有的老师不注意这一点。比如说,滑动变阻器,接法到底是几种?六种、四种、两种、一种?都对、都不对!下了死结论,高中出现接三个接线柱怎么办?“镜中的鸟儿”到底是鸟还是不是鸟?是,又不是!温度计为什么不能接触杯底?老师仅说“错误”是不恰当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比如有老师让学生表演虚像,那实际上学生是根据光的折射成像表演的。又比如,大家都说滑动变阻器可连续改变电阻,真的是连续吗?没有一位老师能引导学生发现在连续中的不连续。再比如,在平面镜一节中,我们明明研究的是平面镜,为什么实验时又不用平面镜而用平面玻璃做实验?还比如。在变阻器一节中,统统都是用舞台灯光控制引入,但你凭什么就说明那里是变阻器在调控?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吗?

  各位老师:知识与能力并重,方法与态度并重,情感与价值并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

  我真切地感觉到,21节课像是21个新生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就是课程标准,那么孩子的父亲,当之无愧的就该是21位参赛选手,你们是伟大的父亲,是充满智慧的父亲!或者说你们是千里马,我们评委是伯乐。接下来,组委会将给你们颁发奖状,每一个获奖证书,就是呈现给你们的一首赞美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