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
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乡村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实力。它不仅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战略举措,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和先进性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今年9月下旬,通过走访农民和查阅相关档案_村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_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_村概况
_村位于民权县东北部,与县相连,距县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穿过村庄,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13户,全村耕地3024亩,水面积50亩,2007年人均净收入4200元,村民经济收入4200元.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11个党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精心规划,科学制定新的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庄位于郊区的地理优势,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管理,注重经济发展,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乡村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了解乡村发展状况,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江门调查队近日以“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对新会区大鳌镇新一村、开平市蚬冈镇蚬南村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基层就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情况、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新会大鳌新一村。
1、乡村发展特色——虾养殖成为特色支柱产业。新一村位于大鳌镇北面,地处江心岛,四面环水,岛上河网交错,是传统的水乡,距离新会区中心约27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89.4公顷,常住户数470户,常住人口2076人,耕地面积463亩,鱼塘面积1948亩。
受水乡文化的影响,村内水产养殖业一直发展较好,同时由于近年有部分村民从事养虾并获得可观利润,在先富村民的传帮带等作用下,众多村民纷纷从事养虾业,虾养殖已成为村内特色支柱产业。目前村内约70%的住户约1300人是从事养虾业(部分村民在本村以外承包鱼塘养殖),2017年全村虾养殖面积1655亩,全年虾产量达206.88万斤,产值约4054万元,居民收入普遍较高,养虾户户均养殖面积达15亩,户均年收入近20万元。受益于养虾业的发展,村委会集体收入也相对较高,2017年村集体收入446.88万元,其中约80%收入来自虾塘承包,因此该村的村民福利也相对较好,每年用于村民分红、合作医疗以及老人慰问等福利方面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一半。
2、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
(1)经济来源单一。虽然养虾业发展较好,为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收入,但由于本村的经济来源过于单一,养虾业也容易受天气变化、市场走势、成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村民的收入波动较大,仍未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村内无大型工厂企业,耕地面积也仅有463亩,村集体收入近80%来源于虾塘承包款,村集体收入也经常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不利于村集体安排稳定的村民福利及建设支出,不利于乡村的长久振兴。
(2)环境治理有待提高。由于村内河流较多,经常有居民房屋与河涌相互交错,但部分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高,随意占用河道建设违章建筑,导致河道变窄,淤泥和垃圾容易堆积,严重时在暴雨过后会出现水浸村庄的现象。同时居民也反映破坏环境会对虾养殖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影响村民的生计。
(二)开平蚬冈蚬南村。
1、乡村发展特色——著名的华侨之乡。蚬南村委会位于蚬冈镇西南面,距离开平市区约26公里,省道275穿越村庄,交通十分便利,行政区域面积345.4公顷,常住人口约1000人,耕地面积1184亩。
蚬南村所在的蚬冈镇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村户籍人口1363人,户籍数394户,但常住人口约1000人,常住户也只有291户,而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约1600人,比村内人口还多。由于华侨一直有关心家乡建设的传统,村内仍保留着较多民国时期华侨回乡盖的碉楼,直至目前村内的道路、祠堂、篮球场等设施近一半来自华侨赞助的款项。
2、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
(1)经济发展有所欠缺。村内无大型厂企,农业成为村内经济的主要支柱,居民收入相对较低,据村委介绍,村内常住户较多是纯农业户,但农产品却无特色种养品种,只有传统的水稻和蔬菜,其户均年收入仅2万元左右,全村低收入户也较多,低保户有17户,五保户5户。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征地返还的村集体用地一直未得到落实,也限制了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村集体收入仅约2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铺位出租、鱼塘承包款项,由于收入较低,村集体收入近70%用于村干部工资及办公费用方面的支出,没有资金用能于分红及医疗方面的村民福利支出。
(2)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由于较多村民旅居海外,年轻人又较多选择到开平市区等地打工,因此目前该村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人口老化也较为严重,全村常住人口约1000人,60岁以上人口约290人,50-60岁约330人,5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占比超过60%。同时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大部分家长为给小孩提供更好的教育而选择搬迁到市区,目前全村留在该镇上学的适龄儿童也仅有约20人。
二、村民对乡村振兴的期盼
(一)最期盼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在对60户村民的问卷调查中,有73%的村民表示知道党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知晓率相对较高;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方面,57%的村民选择生活富裕;在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方面,有60%的村民选择提高居民收入。结果表明,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发展乡村经济,切实提高村民收入,这是村民最迫切的期盼,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否成功最直接的体现。
(二)资金人才技术是发展的关键。在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方面,有83%的村民选择是资金,其次选择土地的有52%,选择人才的有43%;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三项分别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供资金扶持、改善孩子教育条件;在最希望得到的培训方面,选择最多的分别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外出打工的技能。结果表明,资金、人才、技术是农民认为乡村振兴所需的几个关键因素。
(三)期盼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问卷调查中,有不少村民选择优化居住环境、处理好垃圾和污水方面的期盼,同时在深入访问中也有较多村民提出对乡村环保治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步提高,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三、振兴乡村的意见建议
(一)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兴旺。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乡村振兴的首要在于振兴乡村经济,而振兴乡村经济则需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绿色发展为主旋律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单一地强调绿色而否定工厂企业,应继续发展壮大其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例如以养虾为主导产业的新一村,应发展壮大并适当延伸其产业链,可考虑引进养虾的上下游相关产业企业,如虾苗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以及虾产品深加工企业等,以实现产业链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方面可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另一方面能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乡村振兴需要吸引大量的人气和资金流向乡村,乡村旅游则是短时间内汇聚人流和资金流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最现实、最有效的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激活农村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零售业的融合发展,极大丰富和激活农村产业潜力,拓展产业链条,完善农村产业体系,还要发扬和传承乡土文化,增强了全社会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要注意持续健康发展,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来统筹乡村旅游布局,避免乡村旅游过于同质化、无序化等问题,例如:碉楼较多的蚬南村,可考虑整合碉楼资源,发展以文化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养虾较多的新一村,则可结合江边堤围的优美风光,发展农业生态休闲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带来资金,才能有效改善乡村环境,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三)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当前尤其需要提高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意识。在走访调研中,仍发现有少部分农民认为乡村振兴单纯是政府的工作,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因此要振兴乡村,首先就要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确保农民的受益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和激情,让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获益者,才能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凝聚各方力量,统筹一切可利用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社会的关心和农民的参与缺一不可,如何有效地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如何统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成为乡村振兴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凝聚各方力量的时候,也要注意发挥各地优势和特色,例如:蚬南村是著名的侨乡,可以发挥华侨热心家乡事业的特点,鼓励和引导华侨的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施工作中,同时在利用华侨资源上,也不应该单一地依靠华侨资金,更多是需要引进华侨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人才和智慧方面的软资源,这样才能形成凝聚各方力量的可持续作用。
乡村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嵩口镇位于福州市永泰县西南部,辖区面积257平方公里,辖一个社区、20个行政村,人口3.2万。自元朝置镇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人文荟萃,古民居众多,镇内保留有成片的历史街区和明清民居建筑群,有古民居“品种之多、数量之众、保存之好、艺术之高,堪称奇迹”之美誉。作为我县文化重镇、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特色小镇,一年来,嵩口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精品示范点创建、传统村落改造等,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点创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嵩口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起,嵩口镇聘请台湾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作为古镇建设顾问,提出“一核五片”旅游总体规划,以一核带动五片,以五片补给一核,重点打造全域旅游中的嵩口休闲旅游特色小镇。镇区一期游道初具规模,特色餐饮民宿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植入新业态84家;新增酒店床位600多位;56家文创概念店相继落地开花。并结合美丽乡村、旅游精品村及传统村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各村特色产业。其中,大喜村引进鹇来谷(福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陈坑野生动植物摄影基地,打造野生动植物摄影学习平台,挖掘丰富产业资源,开发大喜蜜、大喜高山羊等旅游伴手礼,实现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峰村依托丰富产业资源,引进丰盛农林公司,种植三峰万亩油茶,发展采摘庄园;还举办了李果采摘节,推进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二)、推进生态建设,建设宜人宜居古镇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扎实推进2019年溪湖、龙湘、村洋三个美丽乡村建设、梧埕、赤水两个美丽乡村提升工作,做好“一革命三清楚四行动”工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溪口、大喜、月洲旅游精品村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居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村容村貌换新颜。并完成“村植千树”里洋、大喜、村洋、梧埕、芦洋、中山六个村植树任务。
(三)、加强社会治理,共建和谐稳定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全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镇区及各村(居)公共场所为重点,因地制宜,采用标语、横幅、广告牌、LED等形势,加大宣传力度,全力营造扫黑除恶浓厚的宣传氛围。镇扫黑办与各部门相互协作,加强联动,强化线索摸排,实现资源共享,切实做到有黑打黑、无黑除恶、无恶之乱。二是构建“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有利于扩大群众参与,切实维护村庄公共利益和村民合法权利。积极发挥党组织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庄自治中的服务领导作用,把好村庄发展方向关,确保村庄发展服务古镇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以服务凝聚群众。并完善以村民议事和监事会为基础的村庄公共事务决策机制,提升群众在村庄产业决策中的影响力,夯实村庄产业发展基础,确保广大村民平等分享乡村发展成果。三是完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挖掘传统礼治秩序在建设平安乡村中的积极作用,更好整合村庄内外资源,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弘扬优秀文化,打造文化振兴样板
嵩口镇大力实施社区营造工程,广泛开展“嵩口故事会”“嵩口好人好事记”“最美媳妇”“最美奶奶”等评选活动,发挥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廉政文化步道、赤水红色革命基地、大喜生态警示教育基地,月洲传统文化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嵩口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并举办了纪念(月洲)闽台道教张圣君诞辰995周年活动,传承弘扬两张文化;引进福建庄寨之光文旅有限公司修复宁远庄,建设冷兵器博物馆,传承弘扬古庄寨、古兵器文化;结合美丽乡村提升,修缮闽中特委联络站,完善展厅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对接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开展“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嵩口古镇夏令营活动和暑期文化三下乡实践活动,讲好家乡故事,传承优秀文化;联合县社工中心在公益图书馆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设四点半课堂活动,服务留守儿童,2019年8月,嵩口镇爱与你“童”行—留守儿童关爱帮扶行动获评省“善行八闽·海峡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组织奖。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对接公益团体落户嵩口,以嵩口民俗博物馆、供销新社、龙口书屋为阵地,依托“嵩口老人会”“青嵩家园”等在地志愿者,链接青建协、青创会、青志协等青年社会组织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推进乡村治理,引领乡风文明不断向好向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嵩口有着丰富的李果、油茶等农业资源,但因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原因,导致农业发展结构单一,大多数农业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虽然嵩口已经研发出一批青梅酒、李子酥、梅子饼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伴手礼,但受生产工厂、食品安全流通证以及食品检测需要标准的设备和生产流程的限制,导致另外来嵩口创业的都是年轻的创客及小微企业,无落地大企业,这些伴手礼对外及线上的推广受限。且旅游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围绕观光客深度游的餐饮、休憩、娱乐的经营场所不足,导致两日游以上的游客不多,旅游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基层组织和各类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嵩口吸引暂驻的各类人才数量有限,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相去甚远。比如,在嵩口镇2019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或者再提升的5个村中,仅有一个村有挂职干部;在嵩口国家级、省级的10个传统村落中,也仅有2个村有挂职干部;在古镇建设中还急需旅游市场管理、项目策划、产品设计包装、宣传推广、专业经理人等方面的人才,对古镇景观设计、产业定位、业态培育等进行深入指导。也急需古建专家对嵩口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和模块化的论证,对古镇现有传统建筑工匠进行技术指导。
(三)文化传承力度有待提升
嵩口作为一座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有溪湖肥狮、芦洋纸狮、嵩口伬唱等地方传统民俗和张圣君信仰文化、中山打猎队队规队约等非物质文化。虽然每年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但缺少关键性作用和具有本地特色的节目内容,且未能很好融入旅游发展,影响力不强;在一些村(居),对文化工作抓得不力,文化宣传阵地基础不牢,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四)生态建设理念有待加强
一些村干部和村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来;农村长效保洁机制未完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现象依然存在,垃圾因清理不及时或就地焚烧造成二次污染;村民环保理念不强,垃圾未能有效分类,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探索产业兴旺新路子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嵩口镇作为永泰县农业大镇、林业大镇、李果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大有可为,并结合“一核五片”旅游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各村特色产业。以大喜全国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为基点,促进大喜里洋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深度发展,持续举办李梅采摘节,提升农耕文化体验。推进丰盛果蔬采摘园、樱花园、九间堂休闲农庄等项目建设,发展三峰东坡片农业休闲体验旅游。以月洲、溪口中国传统村落和旅游精品示范村为基础,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做大月洲“两张”文化、科举文化文章,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二)创设人才交流新平台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以“星创天地”、市级创业创新示范中心、闽台文化交流中心、永泰县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为平台,以古镇论坛、嵩口商会为依托,为创客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孵化和创业交流。推进“抖音创作空间”建设,利用新媒体加强古镇宣传力度。积极引进民宿管理、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人才,深度开发嵩口文创产品,将科举文化、古民居、古庄寨、张元幹、张圣君文化融入到文创产品中,进一步提升旅游“伴手礼”。与厦门大学、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继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着力古镇建设,不断增强创业创新环境引力,为嵩口镇人才引进增添动力。
(三)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继续实施社区营造工程,广泛开展“嵩口故事会”“嵩口好人好事记”“最美媳妇”“最美奶奶”等评选活动,发挥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廉政文化步道、赤水红色革命基地、大喜生态警示教育基地,月洲传统文化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嵩口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嵩口老人会”“青嵩家园”等在地志愿者,链接青建协、青创会、青志协等青年社会组织平台及高校,持续开展“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嵩口古镇夏令营活动和暑期文化三下乡活动,讲好家乡故事,传承优秀文化。结合团委、老体协、妇联等多方力量,举办“围棋下乡”、广场舞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向上向好。
(四)打造生态宜居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以美丽乡村、旅游精品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做好“一革命三清楚四行动”,并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村容村貌换新颜;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做到村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卫生组织定期评比,形成农村垃圾“户分类、组收集、村集中(或填埋)、乡转运”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积极倡导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宜人古镇。
(五)健全党建引领新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力做好村级组织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推进党建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党建+互联网”的作用,发挥月洲村、大喜村党建工作的示范作用,让每个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平台内容,打造新时代基层党建的移动互联网名片,推进基层党建治理和乡村振兴。